技术委员会成员简介

作者:    更新时间:2021-03-24

一、乔金樑简历


乔金樑:博士、教授级高、博导。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北京化工研究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

1.近几年获奖情况:

1200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32009年亚洲化学联合会接触经济促进贡献奖;

42010年中国化学会最高奖“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2.论文专利情况: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0多项,国际PCI和美国专利9项,其中中国和美国专利已分别授权50多项和5项,欧洲5项,日本、韩国和印度各授权1项。发表论文70余篇。

3.社会**:

     中国石化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35/36/37届);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第四、第五届);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

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员;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石油化工杂志主编;高分子学报编委




二、王笃金简历


王笃金,中院化学所研究员19891992于山东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5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5-1997在中科院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9-2001.92004.1-2004.2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做访问学者。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任中科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党委书记。

从事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加工成型、服役行为等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和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关键技术开发,致力于从化学结构、链构象水平理解高分子材料结晶、取向以及加工过程中结构转变的物理本质,并将基础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石油化工和新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4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欧洲和美国专利50余项,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中国人民***、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等科技奖励10余项。现担任《中国塑料》、《塑料》、《Polymer International》、《Polymer》等期刊编委,《高分子学报》和《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副主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美国化学会会士(ACS Fellow)。




三、郭文莉简历

郭文莉: 博士、教授、博导。北京市"生物医用弹性材料"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北京化工大学聘任的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郭文莉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设计及大分子工程。近几年,主要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以聚异丁烯为软段的热塑弹性体的研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星型支化丁基橡胶的合成与研究""卤化丁基橡胶工艺的研究"10余项科研项目。作为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丁基橡胶研究基地,主要开发丁基橡胶新牌号、和溴化丁基橡胶、星型丁基橡胶新工艺,同时开发了以聚异丁烯为主要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并开发了以聚异丁烯为主要组成的生物医用弹性材料。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廉高效的活性正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利用活性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异丁烯为主要组成的多臂星型的热塑弹性体,开发了溴化丁基橡胶、星型支化丁基橡胶聚合新工艺。同时,开发了具有很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用弹性材料,这种材料以在高温和高压钴60的照射消毒,长期埋置不产生炎症,是一种潜在的软组织移植物。 郭文莉教授在《Chemical Physics Letters》、《高分子学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文章,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聚合反应机理、和新材料的制备工作等。 近年来,郭文莉教授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一般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叶壮志简历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印刷技术、印刷环保材料






五、李文军简历


李文军研究员,中国农工党党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助理兼科技项目处处长,兼任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综合业务部部长,染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端专用化学品专委会秘书长,催化与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化工与生物质能源专委会等机构兼任了副秘书长。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行业科技管理、产业重大问题研究、产学研金对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六、杨万泰简历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本科(1982年)、北京化工大学硕士(1985年)、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学术带头人(2006年)、国家111引智基地(2007/2012)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光感应聚合物表/界面修饰新化学、生物/医用新材料技术研发、光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及非均相聚合,创建了一整套表面C-H键“光催化转化”原创性反应体系,建立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绿色新技术等重大科学与工程应用技术;发表SCI论文540余篇,SCI他引8400余次,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80余项(已授权40余项),多项专利成果已进入工业应用。




七、李效玉简历

李效玉,男,工学博士,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乳液聚合研究室主任。兼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立邦涂料廊坊立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代涂料与涂装》副主编、《涂料工业》、《中国涂料》、《化工新型材料》、《推进剂与高分子》、《水性聚合物》、《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编委,自1985年起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高分子材料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乙烯基单体的乳液聚合理论与技术;水性涂料及黏合剂的制备与应用;超支化与多官能度环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聚合物基阻尼材料制备与应用。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